【美味記事】東京米其林一星拉麵「蔦」巢鴨本店の法式體驗

by 飛魚干・芝芝

 (註:「蔦」本店已於 2019年12月 從原址巢鴨,搬遷至新址:東京都澀谷區西原3-2-4邊上代代木上原B1。本文僅供紀錄與參考)

說到日本的國民美食,台灣人的印象就是拉麵了吧。日本有米其林星星指南,有些拉麵店也有入榜。而第一間獲得米其林一星的店,是位於東京巢鴨的「蔦」(讀音:つた、Tsuta)。

在Tabelog上是3.9(滿分5分,通常4分以上都是極高級的店)的超高分,在Google評論也拿到4.2顆星(滿分5星),讓我也很好奇,到底「蔦」有什麼魔力,能獲得如此多人的高分評價外,還能讓評審決定,開始讓庶井小吃的拉麵登上殿堂級的美食指南呢?

到日本後,也吃過多間拉麵店,為了一探「蔦」的特別之處,選了一個平日前往一訪。初訪後,我也認為,「蔦」真的是值得前往,能顛覆食客對拉麵的觀感~

店舖的外觀

一到現場,店舖名以如畫的字體,揮灑在潔白的牆面上,而且取名就直接以英文 Japanese Soba Noodles 而非以日文表現。一望過去,會讓人以為是高價的壽司店呢~

通常,在東京要排隊的拉麵名店,排到兩個小時才入店都屬正常,但蔦為了讓顧客盡量不要久等,有整理券制度,中午12點半左右我到了店門前,向服務先生(長得很像關8的橫山裕!😍)用日幣一千圓押金換了整理券,以小時為單位,我選了當時最早的2點的區段。

拿到整理券,就可以先去歐巴桑的元素-巢鴨探索啦!我覺得巢鴨很好逛!雖說是老人家的原宿,但我好喜歡這種富有生活感的街道!菜肉水果麵包點心都超好買!便宜新鮮又有各種選擇!

逛到依依不捨的阿桑我,2點半回到蔦,此時已很多人在排隊了,客群和「沾麵道」或「麵屋一燈」排隊的人潮很不同,幾乎沒有日本人(我剛到時有一位日本人在我後面問店員,知道要等到兩點,就走了)都是觀光客,歐美臉孔也很多!把整理券交給服務員先生拿回一千圓,先入店在販券機點了經典的醬油拉麵,把食券交給店員,再回去排隊。販券機都有寫英語,方便外國人點餐。

販賣食券的機器左上方有標示英文菜單,
且以顏色清楚區分按鈕位置,確保外國人看不懂日文也不會點錯

排了一小時,約三點半入店。裡面的裝潢一如外觀的印象,潔淨,開放式的料理區檯面齊齊整整擺著裝配料的鐵盒,不同於一般穿著有年代感的制服、腰間還綁著個毛巾的拉麵師傅,主廚穿著潔白的西式大廚服,二廚雖然身穿跟服務員一樣的深藍色制服,卻也是非常有整潔感,動作也是不疾不徐的。

我點的醤油Soba(Shoyu Soba)夾起一塊火腿式的叉燒肉

坐下後不久,二廚端上我點的醤油Soba(Shoyu Soba)。我另外吃過入過米其林的「銀座篝」,篝的擺盤是比蔦的美,但蔦也很用心。

蔦最特出的是湯頭,雖然是醬油拉麵,雖鹹卻不死鹹。不像台灣人慣愛的豚骨濃脂湯頭,蔦以海類熬煮的湯頭,有股鮮香,通常豚骨系或魚介系的拉麵,我只會喝幾口湯,但蔦的湯頭讓我忍不住就喝完看到了碗底~ 所謂淡麗系拉麵,原來是這麼回事。看到別人碗裡晶瑩的味玉(蛋),有點後悔自己幹嘛不點有味玉的呢……

特別要提到的是,店內的音樂。店內始終流洩著電影《新天堂樂園》的旋律,我對音響沒什麼研究,但聽得出店內應該是滿好的音響放的。邊吃著麵邊聽著音樂,有種懷舊、有點優雅,不像在吃日本人的速食-拉麵,倒好像在吃西餐呢。

〖吃法〗建議先吃麵,但不要吃太快把麵吸完,留一些麵後面吃,由於麵體會慢慢吸取更多的湯汁,漸漸變化得更有鮮味。餛飩餡富有肉汁,讓人聯想到鼎泰豐,綠色的餛飩內餡應該是也加了松露粉,對在台灣已經吃習慣餛飩的我們來說,反而是種特別的體驗。

叉燒有兩種類型:帶少許肥的炙燒叉燒,穠纖得宜。還有薄片似火腿的叉燒,可以先吃最上面那一片有撒上松露粉的。而下面的火腿叉燒,因沒沾到松露粉,剛開始時吃會覺得味道有些淡,可以放在後面吃,讓它浸在醬油湯裡,漸漸吸收湯底的鮮味精華後,體會那滋味的變化。

炙燒叉燒。喝了很多湯已經快見底。

〖對待客人的溫柔〗在我之後進來兩位阿桑,吃了幾口醬油拉麵覺得太鹹,要求熱水,倒進了湯裡。二廚瞪大眼看著她們,眼神看起來倒不是責備,而是不解(我想要是一般的拉麵職人師傅,要是這樣破壞自己的湯頭,應該會翻臉吧…?)我快吃完時,進來一對父女,妹妹感覺才小學,小小年紀拿起大單眼掌鏡已頗有架式,在她拍向料理台區時(根據其他部落格的資訊,蔦的料理台區是禁止拍照的),二廚對鏡頭綻放笑容比出V。而歐美客人吃完離席時,會向主廚打招呼說了Thank you才離開。這不就是法國料理餐廳會出現的事嗎?感謝廚師們賦予了完美的一餐。

有人說蔦的厲害,在於它的談資,叉燒肉用伊比利豬(這應該是我人生第一次吃吧!),餛飩肉用沖繩豚,以及所有食材都極其講究的湯底。但我倒是認為,蔦的特出,不只在於拉麵本身,還有如身在法國料理餐廳般的用餐體驗。

桌上有牌子說明各種口味所精心選用的食材,看得出師傅下的苦心

通常日本人吃拉麵,就是講求個快速,最趕的就是「麵屋一燈」,快吃完麵時因為真的滿飽了,就坐著想跟朋友聊個天、等消化一下再吃最後那一口,立刻被服務員阿北催促說後面很多人在等!吃完就請離席!(怎麼感覺像是來到香港啊?)

在東京的「蔦」本店,吃拉麵成了可以很優雅的事。沒有催促,沒有追趕,請你就是以自己的步調,慢慢「享用」拉麵吧。

雖然台北車站前已有蔦的分店,我還是覺得,有住在日本、或旅行真的有時間的話,值得到「蔦」的本店一嚐。因為本店精心設計過、包含視覺・味覺・聽覺的全面性體驗,是決然不同於一般拉麵店的,而且我認為應該很難複製,只有本店才做得到。也難怪米其林的評審頒出第一顆拉麵店的星星,就是給蔦了,我想評審一定也驚艷於這宛如法式的整體用餐設計吧?作為首間榮登米其林星星指南的拉麵店,我認為,蔦是當之無愧。

台北車站前的「蔦」拉麵海外分店

〖後記〗實際去拜訪蔦是2018年6月中,蔦真的是少數吃過後我會覺得,「回到家必須立刻記錄下當時的感動!」的餐廳,不過我認為一家餐廳,最好是吃到兩次以上再寫比較準確,但我也一直沒時間再去巢鴨排隊。希望很快有機會二訪~

若喜歡我的文章,請不吝【免費支持我繼續寫作】以Facebook或Google帳戶登入,幫我拍手5下,讓我有機會能得到內容創作酬勞,謝謝:)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